诸外实者,里必虚,即有不大便,无所苦之里,亦不可下。此节脉证不合,必有脱简,故不释。
夏月盛热,欲着复衣,冬月盛寒,欲裸其身,所以然者,阳微则恶寒,阴弱则发热,此医发其汗,使阳气微,又大下之,令阴气弱,五月之时,阳气在表,胃中虚冷,以阳气内微,不能胜冷,故欲着复衣。高士宗曰:汗下火熏,施治各异,损正则一,故举下之、熏之,与发汗而并论之也。
今曰:不来但去,是无胃气也。寸微弱为亡阳,尺紧疾为阴胜,阴胜于内师曰:病人脉微而涩者,此为医所病也。
故李□曰:『活人书』云:伤寒大病后,气血未得平复,变成百合病。葱叶中空,按之弱如葱叶下又无根,则浮毛虚弱是无胃气也。
伏坚,沉实也;直上下,弦直也,即沉实弦直之脉也。心气「不足」二字,当是「有余」二字,若是不足,如何用此方治之,必是传写之□心气有余,热盛也,热盛而伤阳络,迫血妄行,为吐、为衄。
<目录>卷二\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三阳合病,脉浮大「弦」〔上〕关上,但欲眠睡,目合则汗。 未病,言未病伤寒病也,犹言未病伤寒之前,而预先见百合欲食不食等证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