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服荆防败毒散汗之,其肿不消者,宜服连翘消毒饮;肿仍不消,脓势将成,壮者宜服透脓散,弱者宜服托里透脓汤,外敷二味拔毒散,脓熟针之。疮口有声,似乎儿啼,此属内膜透也。
若年久成癣,难愈。疽乃阴毒,脉应见沈与弱,是为顺脉。
盖血虚则阴虚,阴虚生热,故补血药中,多加寒凉之味也。初宜服荆防败毒散汗之。
中寒泻者,因过食生冷,以致寒邪凝结,肠鸣腹胀,时复疼痛,所泻皆澄澈清冷,面色淡白,四肢厥冷,饮食懒进也,温中理中汤主之,止泻诃子散主之。一名丫叉毒,一名擘蟹毒。
盖血虚则阴虚,阴虚生热,故补血药中,多加寒凉之味也。胃虚呕吐不思食,丁沈四君治最宜,参术苓草补其胃,丁香沈香温其脾。
若顶平不起,根脚松散,此气虚不能载毒而痘难宣发也,以紫草饮主之,若根脚紧束,此毒盛气滞而内伏也,以归宗汤主之。外治法同痈疽肿疡、溃疡门。